竹北未來3~5年趨勢之我見
1.建坪60~80坪將成為明日之星
隨著地價越來越貴,建商推案走向"總價市場"已是必然趨勢。近幾年建商為了房子順銷,推出大量的26~29坪兩房、36~43坪三房產品,藉以滿足首購族的需求。
不過這些產品始終無法久住,當家庭成員增多、或經濟能力提升時,換屋需求便隨之而來(依觀察,普遍住個5年左右就會想換屋)。
然而當今房價已被推升至一個高度,新案動輒都要單價4字頭、5字頭,若沒有十足把握,建商肯定不敢貿然推60~80坪的產品(因為總價太高)。於是乎,中古屋60~80坪的產品將明顯受惠。
2.總價1000~2000萬的產品,依舊是剛需基本盤
竹科每年釋出多少工作機會,就會產生相對應的住宅需求。而消費力道普遍取決於薪資水平,在薪資結構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,總價1000~2000萬的產品,對竹科人來說並不難負荷。
只不過差別就是,同樣的總價預算你現在可能能買三房,但幾年後你變成只能買2+1房或2房。
3.住宅租屋市場的崛起
以現在賣方那麼惜售的氛圍下,其資產肯定是長期持有了。而當大家都選擇收起來不賣,房子空在那邊也不是辦法(每個月有房貸跟管理費要支付),所以幾乎會選擇出租。
不過,價格取決於供需。當租件案源一多時,房東就不容易租到一個好價格。畢竟對房客來說,租屋終究只是過渡,會盡可能花最少的經費去滿足住宅需求,然後趕緊存錢買房。
4.蛋黃、蛋白、蛋殼的區別會更趨明顯
竹北面積並不大,從最東邊(高鐵區)到最西邊(白地),車程少說半小時就可以抵達。不過一個區域有沒有建設或完善的規劃支撐,就會造成蛋黃、蛋白及蛋殼的差別。
而要如何一眼看出哪一區是蛋黃、蛋黃或蛋殼?以客觀的事證,房價的高低就是最直接的指標了。
當然,有些人可能會說:"XX區一直有新案推出,所以價格一直往上"或"現在市場鎖籌碼,哪邊有房子買就哪邊創新高",相信這些都是短暫的,建設與規劃才是最終讓房價穩健成長的主因。
另,我們也看到以往高鐵通勤族會追求"高鐵走路10分鐘"的房子,這一兩年因為高鐵周遭陸續有案源供給,現在開始追求"高鐵走路3分鐘"。